我校劉友金教授參加“經濟學動态·大型研讨會2019”并作圓桌論壇主題發言

1123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主辦、經濟學動态雜志社承辦的“經濟學動态·大型研讨會2019”在京舉行,主題聚焦“新中國70年經濟建設成就、經驗與中國經濟學創新發展”。研讨會吸引了300多位學界人士參會。會議開幕式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黨委副書記、副所長朱恒鵬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經濟學動态》主編黃群慧緻辭。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副院長蔡昉,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原所長張卓元,武漢大學原校長顧海良出席研讨會并先後進行大會主題演講。我校劉友金教授參加大會,并在研讨會圓桌論壇第二場與現場專家共同進行主題讨論。

研讨會舉行的第二場圓桌論壇上,《經濟學動态》常務副主編胡家勇主持,劉友金和6位學者圍繞“新中國70年經濟學創新與發展”的主題展開讨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金碚從邏輯的範式層面上分析了經濟學的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林崗認為,中國經濟理論的發展中最有用的是黨和人民在解決自身實際問題中總結的理論。中國财政科學研究院賈康研究員認為,經濟學的創新和發展需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正本清源和繼承發展。四川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丁任重教授認為,70年來我國對發展概念的理解,是有變化的一個演進過程。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楊開忠教授認為,在經濟學理論、分析方法和經濟政策中應納入地理空間要素。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楊春學教授認為,70年來,政治經濟學的方式、中國的宏觀經濟學、經濟學的語言和分析工具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劉友金以《國際産業轉移與中國制造業崛起》為主題進行了發言。他認為,從工業革命至今,全球制造業已經經曆了四次大轉移,制造中心由歐洲轉向美國,再轉向日本、亞洲四小龍和中國,目前正在進行第五次轉移。改革開放把握了第四次國際産業轉移機遇,中國制造業迅速崛起,成為了全球“制造中心”,中國憑借中國制造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在進行的第五次國際産業轉移中,我國面臨着産業轉移與産業轉型升級雙重挑戰,有效應對需要理論和實踐的創新。

    據悉,本次會議旨在全面回顧總結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實踐經驗,結合當下的最新實踐,歸納中國70年發展的基本軌迹、基本經驗和基本規律,提出并形成“有用、能用、管用”的研究成果,為世界貢獻“聽得懂、用得上、有理論、可操作”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4f7b3d84ac384b60886089d6a254d3d2.png

Baidu
sogou